据《华尔街日报》统计的数据表明,在今年参加第四十三界冬季达沃斯论坛的2500名代表中,约有700人来自美国;印度代表团达到113人,超过了法国代表团的规模;而中国代表团只有印度的一半。此外,今年的女性代表只占17%。
1月27日,以“为持久发展注入活力”为主题的2013年冬季达沃斯论坛落下帷幕。据该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介绍,今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是该论坛有史以来最为多元化的一次。
分析人士认为,本届论坛对世界各国交流一些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的看法仍具有较高价值,但论坛自身也面临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从1971年创办至今,令每年1月的达沃斯都因一场汇聚全球各界领袖精英的盛会而备受关注。
据悉,冬季达沃斯论坛为来到达沃斯的人设计了50余种权限不同的证件。显然,不同权限下不同身份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达沃斯。不仅参会者和媒体、公众所见所感大相径庭,即使同为参会者,达沃斯究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出席论坛能收获什么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很多交纳至少数十万元人民币会费才获得参会资格的与会者来说,了解“权势人物”关于未来的设想恐怕是达沃斯吸引他们的最大原因。对媒体和公众来说,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还是重要人物关于热点问题的最新表态。 有关人士认为,在成立之初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各界精英关注和谈论较多的是发展趋势等宏观问题。论坛的主题根据世界经济和政治、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而定。但在探讨过程中,领导者们也会为未来发展设定议程。 其实,无论是世界经济论坛的组织者,还是有兴趣参与其中的人,不妨回到它最初建立时的初衷,去除达沃斯的光环,还达沃斯以本来面目。论坛组织者也许需要反思,不要追求“大而全”,而要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会者则应结合自身需求,对其保有恰当的期待,带着明确的诉求和目标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