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两年(2024—2025年)行动计划》发布 

2024-04-25 10:09:53609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产业强市战略目标。”南京市为加快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会展业在推动产业强市、促进经贸合作、提高消费能级、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重要作用,于近日发布了《南京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两年(2024—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产展融合,展城融合。着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合作,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生态。

《行动计划》中的具体发展目标

本次《行动计划》创新而具体地提出了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展产融合布局。实施全域协同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会展名城,促进会展业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消费和贸易促进功能凸显,形成优质高效、配置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会展产业新生态。

《行动计划》中具体举措

着眼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加速品牌展、特色展、规模展集聚,围绕7个方面、20项任务开展工作:一是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高水平展览、会议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高水平展产平台。二是助推城市展产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与优质资源,落实常态化工作机制。加速文商旅体康展会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展城融合。三是促进会展业开放合作。强化国际经贸合作功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鼓励支持南京会展业市场主体与UFI、ICCA、IAEE、SISO等国际性组织和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鼓励南京会展企业赴境外办展参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国际会展智库合作,开展会展新业态领域研究,推动南京会展模式对外输出,扩大南京会展业国际影响力。四是构建会展发展新生态。支持绿色生态会展。推进数智创新会展。培育新兴展览,鼓励在细分领域举办具有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项目。持续优化会展营商环境。五是构建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创建名馆地标,建设现代化智慧展馆。打造展产融合多元化会展平台,建设综合性会展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创新多点协同办展新模式。六是规范整合市场筑牢根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原则。做强“龙头企”做大“龙头展”。夯实会展发展根基,建立健全会展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七是打造会展商圈国际地标。高水平规划运营会展场馆,全面提升南京承接大型品牌展会的软硬件能力。健全完善会展综合配套,强化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提升展会国际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展会通关便利化水平。

《行动计划》的特色亮点

增强会展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的“展品链”。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七加一”和现代服务业“八加一”专班模式。由全市17个集群强链工作专班(8个先进制造业工作专班和9个现代服务业工作专班)牵头,联动部门、产业链匹配度较高的区、开发区(园区)共同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引导,调整资金扶持方式,融合区域和行业资源,培育一批关注度高、参与性强的综合性本土展会,举办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的品牌会展活动,招引相关产业题材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展会项目落地南京。发挥展会平台经济强链、补链、延链赋能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与优质资源,推动会展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的展产发展格局。

  同时鼓励展会同期举办配对洽谈、产业推介、产业招商、项目推广等多种形式招商活动,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首展、首秀、首发嵌入展会,释放展会投资贸易促进带动力。

  南京将围绕“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鼓励举办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标识度强的品牌会展活动,促进会展与产业一体化发展。重点招引对推动产业强市建设、符合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的展会项目,包括世界商展百强项目、全国展览百强项目以及重大国际会议项目等。

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加速文商旅体康展会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展+产业+功能区+投资贸易”一体化,搭建“会展+产业+商贸”会客厅平台,立足南京特色文商旅体康展会资源,以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实现会、展、节、演、赛链接带动。拓展“会展+”边界,营造会展IP,积极培育山水风光、非遗制作、度假休闲、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项目,促进多元融合交流平台效应。指导会展场馆与商业综合体、电商平台、文体场馆等紧密合作。建立商贸商圈、文体商圈、会展商圈三圈融合发展格局,加速促进产、展、城融合。

《行动方案》提出的“构建会展新生态”

“构建会展新生态”是南京率先提出的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在《行动方案》上细化为三个方面,一是支持绿色生态会展。鼓励开展绿色搭建、绿色认证、绿电办展,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内外联动的绿色低碳会展发展生态圈。二是推进数智创新会展。加快会展运营、管理和服务数字化升级和全面融合。将系统数据,公共数据、目标数据与经济数据进行集成,积淀形成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让会展产生更高价值。积极推进“智慧场馆”建设,鼓励展会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虚拟现实、短视频、直播等新手段,创新展会形态,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采取数字新技术服务办展,提升“云上会展”线上线下融合会展平台服务能级。整合会展服务功能,搭建集展会服务、餐饮、住宿、旅游等为一体、全产业链多模块会展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三是持续优化会展营商环境。完善具有南京特色的会展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宁企通”等数字化便利措施。持续强化会展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会展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会展场馆精细化管理运营水平。健全会展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优化配置安保资源。完善会展信用体系,建立“黑白名单”机制,引导场馆运营方、会展主办方、搭建商、参展商等诚信办展参展。

根据{中国经济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