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有很多亮点,本文尝试分析其中的“旅游+会展”新亮点。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会展表述的变化
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会展”一词出现24次,其中“会展旅游”出现6次,“商务会展奖励旅游”3次,提出“促进商务会展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整合会展资源,大力巩固和发展各类综合型及专业型会展,打造若干个全国性和一批区域性知名会展品牌,并推动会展业的区域集群化发展。以会展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会展,形成更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关于会展旅游和会展奖励旅游的论述篇幅达450字。从相关表述来看,旅游业“十二五”规划集中表达了发展会展旅游和会展奖励旅游的战略意图,目的是实现会展和旅游的相互促进。
与五年前的“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相比,今年的规划文本中“会展”一词的使用频率明显下降,一共出现10次,首次出现“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关于“会展旅游”的表述篇幅仅有111字:“促进旅游与商务会展融合发展。加快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的商务会议会展旅游业。加快相关场馆设施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品牌,提高会展旅游专业化水平。加大会议会展促销力度。(国家旅游局、商务部等)”十三五规划中不再提“商务会展奖励旅游”,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表述:“搭建冰雪旅游会展平台”。同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十二五”规划中没有出现过的新概念:“旅游+”,“旅游+”在文本中一共出现了10次。在“十二五”规划中,会展旅游列在“专项旅游市场”名下,而“十三五”规划中被列入了“旅游+现代服务业”的标题下阐述。
“旅游+会展”:旅游业态发展新亮点
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了“旅游+”战略,这是一个以往旅游业规划中没有出现过的一个概念,体现的是旅游业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的战略理念。在“旅游+现代服务业”的部分阐述中,虽然在内容上继承了“十二五”旅游规划对会展旅游的表述,但是放弃了“商务会展奖励旅游”的提法,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会展”的理念。“旅游+会展”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会展”的理念正式明确了旅游和会展各自的定位。《规划》中把会展旅游放在“旅游+现代服务业”的部分中阐述,意味着明确了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而旅游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范畴,这说明:旅游与会展的融合,是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这种结合是通过现代服务业来推进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而不是把传统服务业直接改造成现代服务业。“会展旅游”概念的重点在“旅游”上,会展旅游是一种兼具会展和旅游形式的活动,但本质上还是旅游活动。所以,“旅游+会展”最终不是把旅游变成了会展,而是运用会展工具改善和提升旅游的品质,创造新的旅游形式。因此,《规划》中“旅游+”战略的实施必然要突出“旅游”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提法显然是对《“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专项旅游市场”提法的修订。
第二,“旅游+会展”的理念是“旅游+”战略在会展业中的具体落实。“旅游+”战略是把旅游休闲活动与各个行业进行融通发展的战略。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第三章《创新驱动 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中,一共提出了四个“旅游+”:旅游+城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农业现代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其中,“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可见《规划》中并没有从同一个逻辑层次来论述“旅游+”,而是按照重点事项推进的逻辑罗列出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旅游+”战略的基本逻辑: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也就是说,旅游要和所有产业领域融通发展,实现业态创新。“旅游+”战略的创新性阐述,无疑将开启“旅游+”视角下的旅游新业态发展战略的研究新领域。可见,“旅游+会展”的提出,意味着在国家层面的旅游业战略规划中明确了旅游业和会展业是两个不同的产业,而且两者交叉融合可以促进旅游业态的创新。
第三,“旅游+会展”的理念确定了“旅游会展平台”在产业服务和业态创新中的价值。在“十三五”旅游业规划中,一共有三次提到了打造旅游会展平台,分别是:
1. 推动建立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搭建冰雪旅游会展平台。
2. 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
3. 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引导和鼓励特色体育场馆、设施和基地向旅游者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
上述三处表述实际上是打造文化旅游会展平台和体育旅游会展平台。另外,在“旅游+农业现代化”部分还提到了“会展农业”,在“旅游+新型工业化”的部分提到了“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这些表述也间接表达了农业旅游会展平台和工业旅游会展平台的思想。可见,“旅游会展平台”的提法表明了“旅游+会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打造旅游会展平台来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结语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本质属性来看,会展产业是服务于产业的产业,当然可以服务与旅游业,也可以服务于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会展”,指的就是会展产业服务于各行各业。“旅游+会展”理念的提出,不是把会展业囊括在旅游业之下,而是把会展业和旅游业同等看待,并且提出了打造旅游会展平台的思路,对于当前在旅游管理学科下办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虽然提到“会展”的次数少了,但是在理论认识和发展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一方面,“旅游+会展”的理念明确了旅游和会展是服务业下的两个子产业,不存在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两者的交叉和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旅游业态的创新;另一方面,“旅游+会展”的理念明确了通过旅游会展平台来实现对各产业的服务,其本质是发挥旅游业和会展业各自的优势,通过融合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将一如既往倚重会展业来拓展旅游市场,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创新,尤其是《规划》提到“鼓励高校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设置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本科专业”,会展本科院校还会继续增加,会展教育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