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首开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并于同年9月开始招生。从此,中国会展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2006年,教育部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划到公共管理专业大类下;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又划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大类下,但会展本科生源数量增长的趋势并未受到影响。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联手,历时3个月完成了《全国会展本科专业统计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全国55所开设会展本科专业的院校进行了统计。这是近10年来首次对会展本科专业的一次统计,纳入本次统计的52所会展本科院校有近万名毕业生。虽然个别院校的招生呈缩减之势,但从整体上看,保持平稳甚至扩招是会展本科专业发展的主流。
同时,会展业界关注的师资力量,作为会展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保证会展教学质量的关键。统计显示,会展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少则3人,多则25人,且不都是会展专业的专职教师,多数院校在5-10人之间,这样的规模无法有效支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会展本科专业还只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专业。
本科专业院校清单浮出水面
该《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王春雷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晶共同执笔。据王春雷和王晶表示,根据《报告》获取的数据,可描述出中国会展本科教育的基本现状。
据悉,本次调查对象为大陆地区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院校。2004年至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会展本科专业的院校共计55所。其中,东华大学于2006、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于2009、2011年,又分别开设了会展艺术与技术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即实际为53所。另外,由于教育部于2008年4月取消了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招生资格,所以,目前实际从事会展本科专业教学的高校只有52所。(见表1.1)
院校区域分布全国开花
近10年间,经教育部审批的55个会展本科专业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教育也呈现出在多个区域快速发展的态势,重庆、湖北、辽宁、湖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两所以上的高校开设会展本科专业,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的高校也先后获批开设会展本科专业。
但会展本科教育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格局未变,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天津5个省市的31个会展本科专业占据了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3个区域是中国会展业发展较早的区域,相应地,会展教育的跟进速度也较快。其中,上海开设会展本科教育的院校基本都是在2009年前获批的。(见图2.1、图2.2)
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相比,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量很少,目前只有5所——上海3所、北京1所和西安1所。
此外,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院校在广告、美术设计、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下开设了展示或会展等方向。
单纯从教育部批复的专业名称来看,目前,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数量差距明显,开设的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只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十分之一。
本科专业现小高峰
自2004起,每年都有院校报批会展本科专业,教育部批准的数量各有不同。总体上看,呈波浪式增长态势,9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小高峰,即2006年的9所和2009年的12所,2009年至今基本上处于波谷时期(见图3.1)。
在目前开设会展本科专业的55所院校中,有21所院校开设过或仍在开设会展本科方向。从2002年起有4所院校开设,到2012年,虽没有新增院校,但历年累计下来仍有4所院校从事会展本科方向。2002年至2012年间,无论是每年的方向开设数量,还是累计的方向数量,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已获批会展本科专业的院校,其会展本科方向的历史使命已完成;二是会展业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会展本科教育的经验积累愈加丰富,各院校直接开设会展本科专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见图3.2)
无论是会展本科方向还是会展本科专业的教学,各院校都依托自身院系资源而开展。在55个会展本科专业院校中,22个本科专业设在旅游学院(旅游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酒店与旅游学院等),有14个设在管理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务系等),5个设在经济金融类学院,两个设在国际交流学院,其他设在文化传播、传媒、人文等院系。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主要依托于艺术设计学院。(见图4.1)
据统计,全国有29所院校单独设立了会展系,超过开设会展本科专业院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有两所院校在调查表中备注于2012年底设立会展系。可见,会展本科专业的发展逐步得到了所开设院校的重视。(见图4.2)
师资力量不均
据调查显示,除未统计到的6所院校外,我国会展本科专业的专职教师人数多则22人,少则3-5人,更多院校则为5-10人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纳入本次统计范围的全国48个会展本科专业的专职教师达到413人。
可以看出,无论是22人还是3人,就一个专业而言,会展本科专业还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规模较小的新兴专业。(见图5.1)
除未统计到的6所院校,我国各院校会展本科专业的兼职教师人数多则20余人,如上海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州大学;少则没有,未填报此项目的6所院校(上海理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南财经学院、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视作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兼职教师;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人数从1人至23人,亦是参差不齐。(见图5.2)
本科生源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会展本科专业招生以来,历年开设会展本科专业的院校,基本都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招生数量。随着专业开设数量的不断增加,总体招生数也得到快速扩张,从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招生145人,发展到2012年54个专业院校共招生2947人,招收的会展本科专业学生数翻了20倍,9年间总计招生13365人。(见图6.1)
数据显示,有21所院校开设过或仍在开设会展本科方向。最早从2002年起,4所院校共计招生211人,2005年达到会展本科方向的招生顶峰782人;截至2012年,虽然没有新增院校,但历年累计仍有4所院校共计招生142人。从2002年至2012年间,纳入本报告统计范围的全国会展本科方向累计招生4849人。(见图6.2)
自2002年起,会展本科专业及方向的累计招生数已达到18119人。由于会展本科方向的生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各院校的在校学生,有的学校是从二年级起转为会展本科方向,有的学校是从三年级起转为会展本科方向,为便于统计,会展本科方向的首届毕业时间计为2004年,会展本科专业的首届毕业时间是2008年,截至2012年6月,会展本科专业及方向的毕业生人数理论上应为8186人。(见图6.3)
此次调查显示,上述院校中,有些院校在备注中填入了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信息,如上海师范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旅游管理硕士专业下设立会展管理方向,2011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专业下设立会展与节事管理方向;广州大学于2007年开始在旅游管理硕士专业下设立会展方向;华南理工大学于2008年在旅游管理硕士点专业下设立会展经济与节事旅游专业方向(设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并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11年在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下设立全国第一个列入博士招生目录的节事旅游与会展管理专业方向(设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并于2012年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生;北京联合大学于2011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专业下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
国际教育经验不足
2006年初,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将活动(Events)明确列入组织使命,同年12月正式更名为国际展览和事件管理协会(IAEE,也翻译为国际展览和项目管理协会),这标志着美国贸易展览会与各类活动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将认同“活动管理”(EventManagement)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地位和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提法最多的仍是会展业,而且大多数城市更看重展览业,这样,会展业的产业内涵就被人为地变浅了,会议、节庆、公司活动、体育赛事等的潜力还远未开发。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业界人士开始接受和宣传“大会展”的概念。
尽管德美等会展业发达国家与中国在会展行业管理体制、会展项目运作方式、场馆投资与经营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这些国家在活动管理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中国会展教育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综观国际活动管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效果,可以发现:活动管理教育主要与旅游、会议、体育或营销等专业嫁接,且硕士和本科层次都有;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定位有所差异,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都较广。另外,因展览业的专业性更强等原因,除有个别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外,很少有院校涉入展览管理教育,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展览行业协会来承担。
事实上,以上活动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还反映出一种行业发展背景:在许多国家或城市成立会议与旅游局(CVB),将会议活动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展览行业则成立专门的展览行业协会,对展览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是开展行业统计、展会评估和认证培训。这样节、会、展、演、赛及各种公司活动等便容易被整合到“活动”的大框架下,而不是国内目前所提的狭义的“会展”概念。
国外活动管理教育产学研结合程度高的另一个直接表现就是定制化培养。例如,德国的会展教育基本上属于定向培养,采取的是与组展商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大都来自会展公司,经过学习和培训后再回到原公司就职。这些学生平时可以从公司获得工资,有的在学习的同时还一直参与公司的部分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从学生中吸收经典案例和操作经验,收集业界的最新动态,并在提炼后反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有机互动的环境下,教学和学习都有更明确的目标。此外,在德国还有许多专门为某一家公司而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培训的内容也因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定,通常包括展览会策划与组织、成本控制、会展服务等现实问题。
|